当地时间9月13日,英伟达正式官宣,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SBG和软银手中收购ARM。此次合并会将英伟达先进的AI计算平台与ARM的广阔生态结合在一起,创建人工智能时代的顶级计算公司。
对于外界最担心的,ARM是否还能保持公平、中立、独立的问题,英伟达在公告中对外表示:软银将继续通过保持一定持股比例的方式确保ARM的长期成功。并承诺:ARM将继续运营其开放许可的商业模式,保持全球客户的独立性。英伟达会保留ARM的名称和扩大它在剑桥的研发基地,ARM的知识专利将继续在英国注册。
由于这项交易要接受包括英国、中国、欧盟、美国等监管部门的批准,所以整个收购过程大约会在18个月内完成。
通过阅读英伟达的公告,外界可以看到英伟达称自己无意改变现有ARM的授权商业模式,而且这也并非是英伟达所关注的核心领域。英伟达收购ARM,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扩大自身在自动驾驶、数据中心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。
英伟达商业版图正在扩张
今年最新出炉的二季度财报显示,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达到17.52亿美元,就此超越16.54亿美元营收的游戏业务,首次成为英伟达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,这其中就有收购Mellanox的部分功劳。
对于英伟达在数据中心业务上的增长,公司CEO黄仁勋表示,英伟达未来的成功不在于芯片层面优化性能的能力,而在于推动数据中心规模计算的发展。
但数据中心并非英伟达的终点。按照英伟达的构想,其希望通过GPU和数据中心业务,将自身的AI战略推向新的高度,并延伸至前景更为广阔的云计算领域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几年来已经有许多领先的云计算厂商,都在积极地研发和部署采用ARM架构的产品。而ARM架构在云计算领域的优越性,也是英伟达所看重的。
不仅如此,ARM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IP提供商,在芯片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甚至有消息称,其芯片设计已经运用在全球超过90%以上的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之上。
如果顺利收购这么一家在芯片行业影响极为广泛的公司,那么英伟达的商业版图无疑会大幅扩张。
中国摆脱ARM依赖症,势在必行
此前,ARM“断供”华为一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,一旦ARM被英伟达所收购,那也就意味着ARM将成为一家美国公司。无论这笔收购结果如何,国内企业减轻对于ARM架构芯片的依赖性,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已经势在必行。虽然ARM芯片架构在移动市场上一家独大,但另一个新兴的芯片架构RISC-V正在悄然崛起。
2019年7月,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推出“玄铁910处理器”,号称是迄今为止最强的RISC-V开源处理器,可应用于5G、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等领域。阿里之所以选择RISC-V架构开发芯片,其目的就是为了不受ARM的技术限制,并引领RISC-V生态的发展。
但需要指出,RISC-V虽说前景无限,但毕竟ARM架构如日中天,是目前芯片市场的主流架构。有数据统计称,截至目前,获得ARM公司授权的芯片出货量已经接近1900亿个。因此,要让企业从ARM转向RISC-V仍然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。
在谈及国内芯片问题时,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,“中兴事件”“华为事件”暴露出国内科技企业在芯片和软件上的两大短板,要突破核心技术,就必须要做好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思想准备。
随着英伟达收购ARM一事发酵,国内对于自身在芯片上的短板也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。摆脱ARM“依赖症”,或许将是国内芯片产业在下一个十年关注的重点话题。
GPU服务器或服务器托管,关注“海域云”获取更多IDC资讯。